ATCC19411 化脓放线菌
基本信息:化脓放线菌也被称为 Trueperella pyogenes ,ATCC 19411 的其他同义菌株编号还包括 CCUG 13230、NCTC 5224 等。
培养特性: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,如血琼脂平板等。在血琼脂上,24 小时可形成微小的白色不透明菌落,直径约 0.2-0.5mm,48 小时菌落直径约 0.2-1.0mm,且菌落周围有明显的 β- 溶血圈。
形态特征:菌体为革兰氏阳性、无动力的球杆菌或多形性杆菌,大小约 0.5×2 µm,常单个、成对或短链排列,成对的杆菌常呈 V 字形,也可形成丝状结构。
生理生化特性:该菌为兼性厌氧菌,发酵碳水化合物产酸,可分解葡萄糖、乳糖、麦芽糖、甘露醇、淀粉等产酸,但不发酵蔗糖、阿拉伯糖、纤维二糖等。触酶阴性,不还原硝酸盐,不产生吲哚。
致病性:化脓放线菌可致多种动物的化脓性感染,如牛的乳腺炎、多数动物的脓肿、肺炎、子宫内膜炎等,还可产生如溶菌素、神经氨酸酶等毒力因子,有助于其在宿主组织中定殖和致病。
生物安全等级:ATCC 19411 的生物安全等级为 2 级,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生物安全规定,如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等,防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。
应用:作为模式菌株,常用于科学研究,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化脓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、致病机制等,也可作为质量控制菌株,用于检验和验证相关检测方法、培养基和试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